电  话:010-62918682
传  真:010-62918682-8000
网  址:www.bj-xjycn.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桥北青尚办公区21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发布时间: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访问次数:2442次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产高精尖技术产业的果实不不断涌现,许多我们父辈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一一实现,这既是科研人员不断进取的结果,更是整个国家社会整合能力、综合能力提升的体现。就在不久之前,国产“大飞机”(干线客机)C919成功首飞,就是这种景象的真实例证。

21世纪中国产业的进步是多角度的,并非所有产业都能迅速获得大部分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就像前文提到的C919,在首飞之前,一直处在很强的争议漩涡之中。与之类似地,国产通用处理器产业的舆论声音也很嘈杂,甚至面临更加混乱的局面。我们今天想要简单评议一下国产CPU的一些舆论现象。

国产CPU的应用领域既涵盖了嵌入式设备、服务器设备等专业领域,也同时面对消费级民用市场。由于服务对象和应用领域的巨大分歧,不同类型的国产CPU在国人“心中”存在感大小相去甚远,如专门针对服务器的飞腾、申威等,不说默默无闻,也很少显赫于报端。对于这种旨在服务专业领域,甚至拥有军方资历的CPU品牌,普通国人是并不关注的,他们本身就与大众有着相当的距离,也应当如此。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真正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无一不是不仅仅满足于专业领域,旨在在消费级市场上闯出一番天地的选手,比如我们十几年如一日在新闻中能够看到的龙芯,就是个中典型。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消费级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名度和历史惯性的重要性一直高于单一产品技术的先进性或功能性,因为这是一个被充分培育的市场,默默无闻的产品绝无可能一飞冲天。于是,为了让大众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各个国产CPU品牌无不在宣传策略上选择与业界知名品牌做对比。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各种新闻描述国产CPU能够在某种条件下追上Intel或AMD的技术水平,甚至已经对此麻木,就是这种不得已因素的直接体现。这种主观上无可指责,客观却带来“攀附”效果的宣传,既培养了一大批专门用户自己心中“图腾”的国产CPU粉丝,也创造了大环境对国产CPU的一种疏离感与不信任感。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这里跑的是Fritz Chess国际象棋,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软件支持多线程,所以ZX-C+、ZX-D四核处理器的性能还可以,8核3GHz的ZX-E(这个是16nm工艺的,大概还在流片阶段吧,并没有发布呢),性能跟Skylake架构的Core i5-6600相近了。

尤为让人感到痛心地是,这些国产CPU粉丝不但“狂喷”本来有可能对国产“芯”报以理解的中立围观群众,还自身攻讦,互相指责对方支持的CPU品牌不够“自主”,是买办、是骗局或者毒瘤。这种现象亲痛仇快,令人叹息。

做该做的 尊重实际应用

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的标志,一直与社会分工紧密相关。正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导致了城市聚落的出现、国家和历史层面文明的诞生。几千年来,伴随着物质文明进步的,一直是生产和消费的细分化,以及教育的精细化。

在高度社会化大分工的当今,任何人对本人直接从事的细分行业以外的科技成果都是了解有限的。笔者曾经采访过Intel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博士,在访谈过程中宋博士身为人工智能专家,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和边界时不断强调的谈话前提,一直是他自身并非脑科学专家,仅从从人工智能一个侧面来解读相关概念。

人工智能要用到CPU,和我们今天的CPU话题其实直接相关。正如宋博士所强调的一样,不论是普罗大众还是航天院士,只要不是顶尖IC设计团队的核心人员,对CPU这种高精尖产品的了解都是相对有限的,也许有些人能从产业层面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在隔行如隔山的当今时代,我们不必要,也没可能对任何国产CPU进行全民公投似审判和甄别。

某种国产CPU是否能够在可以遇见的将来坚持下去,获得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他自身能否形成自给自足的产业生态,甚至与他是否先进、功能是否完善都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是否“自主”完全是个虚妄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自主”?在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具体答案。就整个中国而言,大概有三条理由。

第一,中国的世界地位决定了中国有必要维持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条,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竞争力;第二,中国的国防需要,决定了大部分产业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参与;第三,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强劲的增长点,带动社会全面进步。

“IC”行业是IT产业中的核心领域,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信息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从任何角度上来说,国人都应该支持本国芯片行业尤其是“CPU”行业的发展,不论何种原因,倾心某些诋毁、攻击中国“CPU”毫无前途的观点,都不是成熟的个体应有的表现。

但是,支持“自主”不代表要复古“血统论调”。以市场换技术是现代中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之一,几乎所有主流的国产“CPU”都带有外国因素,其区别仅仅在于购买“授权”程度层级和后续发展中可控性的区别。至少国人关注过的“龙芯”、“兆芯”、“申威”、“飞腾”等常见国产CPU品牌,都是这样,其区别只是一些细节层面的授权问题。

对于普通电子产品爱好者来说,国防安全自有相关部门去考量和审核,如果自身并非涉密单位,那么自己面对有可能接触到的任何一种“国产CPU”,都与Intel等外国品牌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流通的高技术商品。普通人需要考虑的,仅仅是这款处理器和与之对应地生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生活、工作的需要,在同竞争产品的对比中,优劣如何。

关心有实际效果的,关心应用层面好不好用,才是社会舆论真正应该聚焦的问题所在。对于那些旨在打开消费级市场,获得整体产业进步的国产CPU品牌来说,这也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已经高度成熟的桌面X86架构领域,也只有严谨的最终结果输出,如游戏测试、视频转码测试,才能真正直面消费者,让他们明白产品优劣所在,高大上的口号并没有实际价值,甚至会培养出“狼来了”一样的逆反心理。

生态关乎前途 眼光向前看

人类历史上曾经多次进行过过人工制造自循环生物系统的尝试,美国亚利桑那州著名的“生物圈2号”最终宣告在1993年失败,让这种努力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不过,既然空间探索不会停止,人类对大气环境、地球物理环境的研究也不会停顿,这种积极尝试仍然会继续下去。

生物圈2号的失败从根本上证明了凭空建立一个高度混沌多维度自循环系统的复杂和难度,他最大的启示就是人类迄今为止多数集体活动,成功者无不籍由既有有利条件削弱风险而来——在不合适的时机迎难而上或者勇气可嘉,但最积极的下场也仅仅是给后来人积累经验而已。审时度势,正视现有条件,积极发掘有利因素是大多数系统工程、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对于芯片行业来说,这个既有条件主要就是与生物圈类似的软硬件生态环境。英特尔最近在大量场合莫不强调自己对营建新兴IT市场生态的兴趣和努力,就是一种证明。历史上,因为水土不服而惨淡收场的项目不胜枚举。

最大的CPU制造商英特尔自己不久前刚刚宣布与惠普合作安腾处理器新的“可怜”出货计划,名存实亡的安腾奄奄一息;当年微软妄图用Tegra 营建纯ARM Windows 生态,为此诞生的Surface RT尸骨未寒就已遗臭万年;在国内,当年各种雨后春笋般冒出的Linux “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版本口号喊得震天响,现在多数也已经湮灭无闻。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国产CPU 存在的最大价值首先是能够自己存活,只有自给自足才能谈得上发展。从现状来看,主流消费领域以外的“冷门”领域国产处理器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正徘徊在从生存到壮大的门槛上。

从整体上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基本要求,国产“芯片”是已经实现了的,在政府、教育、国防嵌入式等对处理器绝对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龙芯、兆芯等处理器已经站稳了脚跟,可用堪用。某些强调能耗比的领域上,如移动市场和部分ARM架构占统治地位的领域,国产CPU因为起步晚、后发优势大,甚至可以说发展的不错。

在超大规模巨型计算机领域,我国工程人员发挥强大的集成能力,制造出了“天河”、“太湖之光”等世界排名靠前的工程奇迹。这些发展势头健康的领域,国产CPU进步通达的关键就是避开了最惨烈的生态建设,避开竞争对手经营几十年比较优势无法撼动的消费市场。

那么,我们就要永久性的放弃最热门的CPU领域了么?世殊时异,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说,眼光要向前看。现代信息社会的诸多媒体平台,迄今为止也就只有一百年左右的普及历史。电视被发明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事情,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就实现了全球实况转播,环球同此凉热在一代人的时间就已经美梦成真。

中国芯拒绝玻璃心!国产CPU真让Intel吓到了...

 

在高速发展的电子行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如今的国内市场,不要说早已随风而逝的早期电视服务供应商没人知道,曾经不可一世的日系电视也已经趋于落寞。

在时间面前,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面前,做好基础预研,到弯道超车机会的概率并不低。只是,在桌面和服务器平台,X86架构为代表的既有生态环境确实根深叶茂,无论是另起炉灶对抗他(如龙芯)还是主动融入同他一起成长(如兆芯),短期内都无法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承认暂时的劣势并不可耻,X86真正稳固的统治期也只有不到三十年,对国内真正的从业者来说,无论你是否是他们的粉丝,多一份宽容期待,少一些没有实际根据的“批判”才是提供更好社会支持,特别是舆论支持的应有之举。

北京芯景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桥北青尚办公区212  电话:010-62918682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1791号-2